光电编码器原理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电脉冲或电子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 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等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均匀地开设扇形透光通道。
由于光电编码器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步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通过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的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编码器还可提供电气相位相差90 度的脉冲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 A、B 和Z 相;A、B 两组脉冲相位差 90 度 Z 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编码器使用注意事项
- 编码器属精密传感器。当受到较大冲击时,可能造成内部损坏。因此编码器不能跌落,锤击或过量碰撞。
- 不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连接或拆装信号电缆,以免造成短路,损坏编码器和系统。
- 不要用兆欧表测试编码器,以免造成损坏。
- 不要自行拆卸编码器,以免造成损坏。
- 错误的配线将损坏内部电路,配线后请务必仔细确认。
2020年6月8日 13:29